今天是媽咪35W的檢查,也意味著離我出來的日子越來越近了,好興奮喔~媽咪今天除了要做例行檢查外,還必須多做一項內診,學名 GBS,醫生開玩笑的說是G“B”S,不是G PS喔,其實一點也不好笑,不過這方式卻讓媽咪把這名字記得牢牢的,其實還蠻厲害的。
醫生說這個檢查非常重要,通常媽媽們到醫院準備生baby時,護士第一個問題就是 “你有做過GBS嗎?”,那到底什麼是GBS?
所謂GBS,就是群鏈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us, GBS)屬革蘭氏陽性,顯微觀察呈鏈狀排列而得名,常見於腸道中,是造成新生兒敗血症之最大殺手;幸存者中百分之三十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,例如:聽力或是視力受損、學習與運動障礙或是腦性麻痺等。其感染方式分為「早發性」與「遲發性」兩種:前者即出生後一週內發病,以「垂直感染」為主,於母親子宮內被感染,為主要的感染途徑,約80%左右;後者則發生在產後一週,常因接觸不潔的手而致之「水平感染」,這類較少見。
1996年美國疾病管制局等單位曾發表GBS感染的防治方針:
1.孕婦都應被告知GBS預防事項。
2.GBS菌尿症或曾患此病者生產時,均應給予預防性抗生素。
3.在35~37妊娠週數時,應進行GBS篩檢。篩檢時,要同時採集陰道口和肛門樣本,進行48小時的細菌培養。若結果為陽性,則應在分娩前4小時給予有效的抗生素;若是急產、破水過久或新生兒出生時有症狀,則應對新生兒給予治療。
4.高危險群生產時給予抗生素注射。
5.高危險孕婦產下之嬰兒要至少觀察四十八小時。
GBS檢查過程非常簡單,醫生從媽咪的陰道口及肛門取樣,時間不到一分鐘即結束,但報告結果需一週時間,如果媽咪真的不小心感染GBS,需服用抗生素一個禮拜才可完成治療。

之後,又到了親子會面時間啦~如同我之前承諾的,等我轉轉樂後,我會乖乖的把頭轉到下面就位,讓媽咪用最自然的方式將我卸下。所以,今天醫生誇我很乖,已把頭轉好,體重5磅5盎司(跟一顆香瓜一樣重),大小剛好,心跳正常,四肢也很健全。醫生還特別照了我的臉部輪廓給爹地媽咪看,雖然我緊閉著雙眼,不想這麼快揭曉我是「瞇瞇眼」,還是「大眼妹」,但爹地媽咪卻一致認為我是個大眼妹(這是他們希望的吧?!),唉呦,不要急嘛,等我出來,你們就會知道啦~
由於9、10月是流行性感冒的巔峰時期,所以今天醫生特別幫媽咪打了疫苗,希望媽咪好好保護我,不受病毒攻擊,只是打完疫苗後,媽咪的手臂酸痛了三天,那ㄟㄚㄋ?!
還是老話一句,媽咪,辛苦啦!!加油~加油~